石缝中的中药宝藏山妈菜的特性与历史
在我国的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山岭地带,生长着一种特别喜阳的植物。这种植物比普通的草发芽更早,只要一沾到春的气息,便会在荒地或山坡的石缝中与春天相遇。山妈菜,学名山苜楂,是一种生长在辽、冀、晋、陕等地的喜阳植物,当地人也称它为长蕊石头花。
随着春意的日渐浓厚,一簇簇的芽梗逐渐长出对称的两片椭圆形叶片,叶尖尖的,颇具生机。紧接着,两片对称的嫩叶交错生长,与下方的叶片共同构成一幅翠绿青芬的画卷。它尤其在春季采集,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既可作为美食也可药用,过去曾被誉为“救命草”。
在荒年时期,这种植物曾被誉为“救命草”,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山妈菜”或“山珍菜”。如今,在春季,一些北方的早餐店会限时供应由这种菜制成的包子,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而在菜市场上,山妈菜也成为了抢手的时令货品,其身价已然超越了古代乡野中的普通蔬菜。这种被誉为“山麻楂”的植物,其学名是“山苜楂”,但在当地人的口中,它更常被亲切地称为“山妈菜”。此外,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长蕊石头花”,这是因为它那雄蕊的花蕊长度超过了花瓣,生长在石缝中而得名,属于石竹科繁缕属。
银柴胡的药用价值
银柴胡,虽与柴胡仅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银柴胡性味甘甜微寒,作用于肝胃经,退虚热、清肝热、消疳热。临床上,它常用于治疗虚热内扰、骨蒸盗汗或小儿疳热羸瘦等症状,被誉为清虚热的良药。其退热效果卓越,却不苦泄伤身,同时还有解毒利水的功效。
相较之下,柴胡则属于伞形科植物,其干燥根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柴胡的性味苦涩而微寒,能够疏肝理气、升阳止泻。对于往来寒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或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柴胡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银柴胡的功效与应用
在选购时,应注意银柴胡的根部在秋季采挖,其形态呈类圆柱形,以根条细长、表面黄白色且具有光泽、顶端带有“珍珠盘”者为佳。而珍珠盘,即顶端根头部略膨大,并伴有疣状突起的茎痕及不育芽苞。
治疗虚劳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身体羸瘦及脉细数等症状。
处方: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和知母各克,甘草1.5克。将以上药材水煎后服用。(此方源自《证治准绳》中的清骨散)
清骨散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等药材组成,具有清骨退蒸、滋阴潜阳的功效,适用于虚劳阴虚火旺等症状。
治疗温病潮热、肌肤干燥、皮肤甲错等症状。
处方:银柴胡6克,鳖甲9克。将以上药材水煎后服用。(此方源自《温症指归》中的银甲散)
银甲散由银柴胡和鳖甲组成,旨在治疗温病潮热,通过滋阴潜阳恢复肌肤润泽。
治疗小儿疳积日久化热所致的烦渴躁急症状。
处方:银柴胡、栀子、黄芩、连翘各等分量。将以上药材水煎后,去掉药渣,温热服用。
此方剂包括银柴胡、栀子、黄芩、连翘,能消除疳热、清肺火,适用于小儿疳积日久化热的烦渴躁急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