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沙最美支边人丨报告文学长沙晚报掌上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里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谭仲池

1

今年9月10日清晨,长沙突降大雨。汽车在一片乳白色的雨雾里穿行。我不相信,这阵雨会延误我的行程。果然,登上飞机,雨止天晴,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一会儿,飞机升上万米高空。望着机舱外飘飞翻卷的白云,像浮在天空的柔软棉花,一团团、一叠叠、一缕缕,似岛似宫,若峰若帆,如梦如幻,变化着奇异的图形,那真是神奇妙化,美不胜收,让人有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有多少奇迹正在发生;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在身边涌现,有多少值得回味的奋斗时光;有多么令人坚韧前行的美好向往在心中呼唤。

此刻,我想起在《砥柱中流周恩来》一书中读到的一段记述,年9月,中央代表团去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周恩来总理特地嘱咐代表团同志带去《养蜂促农》的科教电影片,送给西藏的同志看。谁能想到45年后,周恩来总理的这个愿望,竟变成了现实。这不得不让我感叹:世界上的许多创造和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飞机飞得很平稳,出发之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在浏阳市与伍国强见面,我握着他的手说:“你退役后,又五度短期援藏,在藏民中推广养蜂技术,为雪域高原播下脱贫致富的种子,如今已开花结果。听说你身体不适做了手术,我特地来看你。”

伍国强朝我淡淡一笑,带着叹息的口气说:“我做手术时,正是西藏各类植物开花期,蜜蜂采蜜的最好季节。可我离开了,我躺在病床上总是放不下心,好像自己仍奔跑在那片土地上。”

就因伍国强这句话,我决定去西藏,寻觅他在第二故乡播种甜蜜的足迹。

下午2时,我们乘坐的西藏航班飞机,在贡嘎机场降落。走下舷梯,我望着蓝湛湛的天,铺满灿烂阳光的机场跑道,雄伟的航站楼和塔台,就感觉到自己已经来到一个美丽、圣洁、神奇而澄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会看到冰川雪峰,云湖古寺,草地沙漠;看到奔跑的牛羊,飘舞的彩幡;闻到青稞酒、酥油茶香;听到壮美优扬的歌声;看到藏族同胞慈祥的笑脸和亲切的目光。注定要接受一次信仰霞辉、高原圣光、生命芳华、民族团结花雨的庄严洗礼。

第二天早上,晨曦初露,凉风习习。我便急着去寻访心中已经确定的采访对象。我一定要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去真真切切地感知新时代奋斗者们的初心驿动、梦想追求和感情寄托。

虽然高原缺氧,我明显感觉有些气喘头晕、脚步飘移,但我的精神却很振奋,我竟忘记自己是在多米的贡嘎土地上行走。

2

长沙市援藏从年开始,至今26年,已派出9批近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师。现任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长沙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长彭韬告诉我,贡嘎县是西藏雅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处西藏山南地区西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靠近贡嘎机场,素有西藏“窗口”之称。全县平均海拔米,最高达到米,总人口近5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已达到1.48万元,是年元的21倍多。一批又一批的长沙援藏队员在西藏工作虽然遇到了身体不适、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家庭困难,乃至对父母的惦念、儿女的牵挂、婚姻爱情、生活等方面的困惑、挑战。但他们建设边疆、奉献高原的雄心壮志从来没有动摇。就说伍国强吧!他今年43岁,年参军到西藏,在边防山地步兵旅守卫边塞14年。年4月9日,退役回到家乡一年后,他又毅然先后加入湖南省第2、第3、第6、第7、第8批短期援藏技术干部队伍。7年里有4年在贡嘎工作。直到今年6月,他突然感到头晕、手脚麻木、步行艰难、呼吸困难、睡眠不安,但他不声不吭,依然默默坚守在岗位,天天还要在多米的高原奔忙。当他意识到,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在大家的一再劝慰下,回到湖南做了心脏手术。彭韬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西藏已经成了我们援藏队员的第二故乡,只要看到西藏有了变化,我们心里就高兴,就感到人生的意义非凡。我们都十分珍惜,在西藏一同与藏族同胞,走向全面小康的奋斗岁月。”接着他情不自禁地,唱起自己创作的歌曲《狼牙刺》:

很久没有回家

感觉有点闷

你不在身边

总是有些失神

荒漠上冬雪覆盖茁壮的根刺

狂沙里春天的紫色正在滋生

激情与梦想

病痛与磨难

在锻造我们无愧的青春

多好的年轻党员、援藏干部啊!你们的情怀、向往是何等的宽阔远大。

我在浏阳采访时,伍国强总会提到贡嘎县杰德秀村的藏民养蜂大户扎西达吉。他告诉我,扎西达吉养蜂已达到60箱。这样的典型,对推动全县蜜蜂养殖业发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可是当他把这个典型树立起来,在全县起养蜂领头羊作用时,自己却离开他们。想到这里,我仿佛觉得伍国强就坐在我身边,正带我去见他朝夕不忘的藏族好兄弟扎西达吉。

车子沿着宽广乌黑的柏油公路在飞速行驶,路两边整齐排列、撑开葱郁树盖的杨树形成了一条绿色的走廊,空气格外的湿润清爽。透过杨树的间隙,我看见一栋栋新修的石垒藏居,在连绵伸展的山脚下,层叠起一片又一片如城堡一样的村落。

很快我们的车子进入了杰德秀村。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子,现在变得面貌一新。村口建立了公共汽车站。新盖的商铺和新修的藏民石垒楼房,整齐地排列在街道的两边。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年仅39岁、身材坚实、皮肤黝黑、头发微卷、穿一件粽色夹克衫的扎西达吉,从汽车站前面朝我们跑来,不一会就站在我的眼前。

他憨笑着,一双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我先带你们去看我的养蜂场吧!”说完,他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我紧步跟上,就感觉到胸口有些闷。我想起伍国强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藏民养蜂场奔波,指导、传授养蜂技术。他该是何等的艰难,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我暗暗下定决心,跟随着扎西达吉,穿过了一片长长的柳树林,接着又踏上了一片铺满离离青草、摇曳着草木樨淡白色花朵的湿地。这时,扎西达吉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空旷地带上排列的整整齐齐、呈方格状的一叠叠蜂箱,对我说:“这就是我的养蜂场。”

这时,我的脚步已经有些颤抖起来,呼吸也变得急促。我慢慢地、艰难地,走到了这个海拔米高的天然养蜂场。一堵残缺的泛着古老色彩的褐色土墙,悄然耸立在堆垒着蜂箱的背后。我望着土墙,心想它是要为蜂箱遮挡寒流狂风,还是要陪伴蜜蜂酿造人间的甜蜜!养蜂场四周一排排茁壮的柳树,意气风发地站立在潮湿、生长着青草的泥土上,更像是这片希望土地的赤诚守护者。

这是西藏高原的独特风景,生发着辽阔的空灵、青幽的苍凉和远处高高石山灰色的肃穆。

扎西达吉揭开蜂箱盖,从蜂箱里立刻飞出一群群蜜蜂。金子般的阳光,在头顶跳跃。在光芒的温暖里,蜜蜂活跃起来,直朝我们飞来。我们下意识地忙着躲闪。扎西达吉却冷静沉着,给我们讲述他学养蜂的经历。

他说:“刚开始接触蜜蜂,我也很害怕蜂叮。我的头曾经被蜜蜂叮得肿了起来,是援藏干部、养蜂技师伍国强告诉我,怎样防止蜜蜂叮咬。现在我一点也不害怕了,好像蜜蜂都认识我。我把养蜂场安置在离镇上几公里外的地方,就是不想让蜜蜂叮咬别人。”

我接着问:“你想伍国强吗?我是代他来看你的。”

扎西达吉捂上蜂箱盖子,双眼定定地望着我,慢慢地说:“我很想他,我知道,他为了我们做了心脏手术。我们藏民都想他,是他带领我们养蜂致富。我的养蜂技术就是他教的,我这些蜂箱也是他从老家浏阳买来,送到我家的。他到我家,指导我学养蜂不下40次。不管是天晴落雨,还是刮风沙下大雪,他总会来我这里。我们一家人都尊敬他、爱他,我真的好想他。这些日子,我每天都会爬上神山之巅为他祈祷。”

听着扎西达吉朴实而深情的话语,我无言以对,也在心中为伍国强默默祝福。

从养蜂场归来,扎西达吉又带我去参观他在镇上街道边的蜂具仓库。仓库是石头垒的,在仓库里,我看到了堆放着上百个写有“养蜂人家”字样的蜂箱。扎西达吉告诉我,高原到了冬天积雪很厚,蜂箱容易冻坏,隔一两年就要换一次,这是长沙援藏队送给他的,他们想得非常周到。接着他指着墙角置放着的装有蜂蜜的塑料大桶说:“我72岁的父亲除了养牛,还在镇上租了门面,帮我销售蜂蜜。”

从仓库出来,扎西达吉硬是拉着我去他家。

穿过一条两旁是藏房的狭窄巷道,在靠近一座神山脚下的一片高大的藏居群中,我走进了扎西达吉的家。房子有些破旧拥挤,屋子里到处堆满了养蜂的各种工具。看得出来,这个家庭充满着劳动的快乐气氛。扎西达吉把我扶上楼梯,和我一起爬到屋顶上,带我去看他立在屋顶的蜂箱。站在屋顶上凝望,我身边蜜蜂飞舞,四周楼房林立,天空澄澈如洗。我高兴激动,我看到了养蜂人家的甜蜜生活图景。

扎西达吉的妻子扎西拉姆,微笑着给我送上稣油茶。我喝在口里,甜在心里。扎西拉姆自豪地对我说,自从政府支持她家养蜂,加上父亲养牛,家里每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她们的两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也准备盖新房……说着说着,我就望见她的眼睛有些湿润。

3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想,全国人民正昂首阔步,一同走进全面小康大家庭,而且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又有多少新时代普通的劳动者在书写人生精彩的乐章,而扎西达吉就是其中的一个。

头天晚上,我在与长沙援藏队员的闲谈中,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些援藏队员都不谈自己在高原的身体不适,有的甚至靠吃安眠药睡觉,也不谈工作中的艰难困苦,而讲得更多的是如何履行好援藏的使命。陪同我下村访问的援藏队员陈实,在车上动情地说,在我们长沙援藏队伍中,大家都把伍国强当作榜样。在西藏期间,他女儿小升初、中考、医院,他都不在身边。虽有牵挂,他总把指导藏民养蜂的事看得比家事还重要。年7月20日傍晚,家里打来电话说,父亲意外溺水身亡。伍国强含泪回乡为父亲办好后事,5天后又匆匆返回贡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是啊!重新回到第二故乡的伍国强,他在心中总是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雪域高原播下甜蜜生活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造福藏族同胞,写好人生的最美答卷。多少个酷暑严寒的日子,他天一亮就起床,细心阅读自己订阅的《蜜蜂》《中国蜂业》杂志和《高效养蜂》书籍。他根据自己在贡嘎县的实地考察,与积累收集的家乡浏阳市养蜂致富的典型案例,决心在贡嘎县推广养蜂技术,帮助藏民开辟养蜂致富之路。

伍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同事跋山涉水,登高峰、进险谷、到沙滩、入草地,走访藏族同胞,细致入微地观察贡嘎这片山水坡地各种植物开花的季节和特点,并作下详细的记录。他发现西藏的植物花比家乡丰富多了,而且药用价值很高,如蒲公英、草木樨、狼牙刺、砂生槐、古树花……就这样,他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写出了《关于贡嘎县推广蜜蜂养殖的建议书》。

他在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的《建议书》的开头说:

“贡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流河谷地带,境内高山起伏纵横,连绵不断,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米。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山地河岸蒲公英、藏胡黄连、砂生槐、紫花、茴蓿、草木犀、刺槐、榆树、柳树、蜜花香薷、直立黄芪等天然蜜源植物广泛分布,且大量蜜源植物开花期相连有序衔接,适合发展养蜂业。”

接着伍国强又详尽地分析了在贡嘎县发展养蜂业的地理、自然、区位、国家生态保护和科学开发的战略导向与政策优势,以及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光明前景。同时,他再三强调,根据贡嘎的县情,在贡嘎县主推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实现“一村一品”,风险小、投资少、潜力大、市场广。而且短期内,有可能形成加快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伍国强的《建议书》很快得到了贡嘎县委、县政府和援藏工作队的高度重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县里就推出了发展养蜂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县委、县政府的果断决策,极大地坚定了伍国强的信心和斗志。因为长期在高原工作,缺氧对伍国强的身体带来严重不适。但当县委作出在全县发展养蜂产业的决定后,他的精神却格外振奋,甚至忘记了一切,整个精力都倾注到向藏民传授养蜂技术上。接着县里举办了有多人参加的首届养蜂技术培训班,伍国强亲自登台讲课。他从引蜂—立箱—防蜂叮—防疫—割糖等程序,进行了现场操作示范,使大家眼界大开,跃跃欲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伍国强的具体指导下,贡嘎县很快在吉雄镇建立起“红星养蜂示范基地”。伍国强回浏阳买了个蜂箱,并将20个蜂箱送到扎西达吉家,指导他成为了贡嘎养蜂带头人。伍国强带领养蜂的藏民到扎西达吉养蜂场,看到第一次摇蜜时围着观看的藏民,都伸手要蜜糖吃。眼前的情景,让伍国强兴奋不已。他的梦想终于在雪域高原,绽放出第一朵鲜艳而甜蜜的花,这一年贡嘎蜂蜜年销售收入达50万元。

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贡嘎县的蜂农由零增加到50户,由箱增长到箱。年收入达万元。

年5月的一天,伍国强在贡嘎县城的街道上行走,突然一个藏族汉子跑到他的跟前,对他说:“你是伍老师吧?”伍国强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人,点了点头:“我是伍国强,你怎么认识我?”

藏族汉子满脸是笑说:“我来自四川,我叫曾娃,今年40岁,住在县城郊外的扎庆村。我在贡嘎和一个藏族姑娘结了婚。我们原来想养猪致富,没有想到反而亏了本。我从网上知道了你指导杰德秀村的扎西达吉养蜂致富了,所以我特地来向你请教。”

伍国强为曾娃主动要求学习养蜂的精神感动,他当场就表示收授曾娃的要求,接着伍国强骑着自行车多次上门指导曾娃夫妇学习养蜂技术。长沙市援藏工作队知道这件事后,又给他免费送去40箱蜜蜂。就这样,曾娃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

4

贡嘎县养蜂产业的骤然兴起,在全县引起了极大反响,唤起了藏民们学习养蜂技术的极大热情。随着养蜂户的不断增加,蜂蜜收购的问题摆在贡嘎县委、县政府和援藏工作队的面前。蜂蜜销售渠道不畅通,蜂蜜销售不出去,藏民养蜂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怎么办?

伍国强早已洞察到了这个问题。他通过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