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苦心钻研近20载他要让黄连不再苦 [复制链接]

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6日6时讯(记者秦思思)“黄连苦”众所周知,黄连生长周期长达7年之久,对生长环境也有极高的要求,也正因如此才有“黄连苦,连农更苦”一说。

在重庆,有这样一个研究团队,近20年里,他们“浸泡”在黄连之中,不仅推动重庆石柱黄连产业,让“连农”生活甜似蜜,现如今更致力于黄连基因研究,让黄连“不苦”,作用更广。

论文写进地里只为让“连农”不苦

黄连虽然栽种不易,但其药用价值极高,《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黄连的作用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这也为适合种植黄连的地区实现了产业的腾飞。适合黄连生长环境往往是海拔米至米的山地,并且气温要低、空气湿度也大,而重庆石柱正好符合条件。

石柱为中国黄连之乡。早在唐天宝元年(公元年)石柱黄连就已成为贡品,石柱黄连的种植始于元末明初,已有多年的历史。从石柱长出来的黄连,如今已经占到全国年总量的60%,石柱黄连资源库收集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黄连种质资源,保存了多个活体样本,这也是全世界最权威的黄连资源库。中国黄连首席专家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学刚参与了这个资源库的建设。

李学刚与其团队正在研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刘钊摄

从年开始,李学刚便开始研究黄连,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系统地完成了黄连资源的各种资料信息收集整理,完成了黄连化学成分和组分的系统分离,得到黄连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近百个;完成了黄连功效的系统评价研究,发现黄连核心功效4个;开展了黄连产地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等系列研究工作。截至目前,李学刚带领团队已发表黄连相关学术研究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4篇,申报技术发明专利60件,已经获得授权的技术发明专利38件,开发产品12个,分离黄连活性单体16个,结构修饰黄连生物碱单体80多个,申报黄连成果奖3项。

也因为李学刚与团队多年来的深耕,年由西南大学李学刚教授牵头的团队成功申报国家十三五中医药现代化重大专项“黄连大品种开发”成功立项,获得研究经费万元,项目落地石柱县。该项目预计将开辟黄连大品种规范化种植面积不少于亩,推广面积不少于亩,带动不少于1万农户增收,每个中药材大品种深度开发不少于10个科技含量高、功效明确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实现上市销售,获批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形成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亿元。

多年的深入研究,李学刚希望把黄连的核心功效发挥到极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刘钊摄

未来:不种黄连也能得到黄连的功效

李学刚在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现目前,团队研究的方向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积极绘制黄连的基因图谱,建立完善的黄连基因组数据库,并构建黄连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另一个则是围绕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好的核心成分,针对其功效进行药物的研发工作。

“黄连的活性成分很多,那么现在公认的活性成分是生物碱,黄连生物碱成分有20多个,这些活性成分有这么多功效,相当于一个大宝库等待着我们的挖掘!”李学刚一脸兴奋地对记者介绍。据了解,该团队目前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黄连进行全基因测序,通过一系列生物技术挖掘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找到后再利用生物反应器将其复制出来进行再开发和利用。

每一次的试验,只为让黄连不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刘钊摄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李学刚与团队已对黄连20余个功效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从中寻找出了黄连的四大核心功效,分别是抗菌、降糖、减肥、预防肿瘤,而这些功效对市场而言极具吸引力。

李学刚告诉记者,之所以基因图谱和药物开发两步走,是有原因的。他介绍若发现黄连中的一个高活性的药用成分,即使是黄连中的某个主要单体成分,以石柱黄连每年产量吨为例,在这吨黄连中的生物碱含量大约在吨,这个单体成分还需要再在这吨中进行拆分,提取到最后可能也就几十吨。并且黄连生长条件苛刻,无法进行大规模短期种植,根本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黄连基因图谱绘制对于团队而言是重中之重。

但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全基因测序与蛋白质代谢组等,挖掘黄连每一个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就可以利用一些生物反应器把它复制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生产啤酒一样,利用酶让酵母发酵,工艺简单污染也小,啤酒厂的工人也不需要再去田地里去劳作。”李学刚解释到。

“也许到那个时候,就不用再种植黄连了,直接用‘大科学装置生物合成黄连活性成分’,那个时候‘连农’真的不会再苦了。”李学刚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有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