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药的人工栽培研究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126/5212240.html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126/5212240.html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常用中药材有余种,其中余种实现了野生变家栽。在天麻、*连、猪苓等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方面,我国著名药用真菌培养、药用植物栽培学家徐锦堂进行了多年系统性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经过长期探索,徐锦堂先后解决了天麻、*连、猪苓的生产难题,扭转了这些药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回顾天麻、*连、猪苓等药用植物栽培历程的同时,针对我国目前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徐锦堂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他强调,抓紧常用野生中草药的人工栽培研究是当务之急。

徐锦堂介绍了*连、天麻、猪苓的药用价值、分布区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种栽培技术。

徐锦堂表示,*连具有泻火、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像*连素就是我们家中的常备药。近几年,我国药学家发现*连还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连主产区分布在长江中上游鄂西和重庆东部地区,目前的主要栽培方式是简易棚栽连和人工造林栽连。

天麻具有益气、养肝、祛风、定惊的功效,对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有明显的疗效。在我国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东北等地,天麻都有广泛的分布,主产区在陕南。目前的主要栽培方式是固定菌床法。

猪苓的传统药用功效为利水消肿。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现猪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后,用量剧增。主产区分布于陕西、山西、四川、云南等地。主要栽培方式是半野生栽培技术。

深耕八年,改良*连栽培技术

上世纪50年代,徐锦堂从山西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投身*连栽培技术的研究。

*连在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大约在唐代,四川、湖北等地已开始人工栽培*连。*连是高山荫生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但又惧怕太阳直射。几百年来,为适应*连的生长习性,人们一直采用伐树搭遮阴棚的方法栽种*连。每种一亩*连,要砍伐10立方米木材搭棚,毁掉3亩森林。

年,徐锦堂到*连产区做调查,目睹了毁林栽连造成的一片片荒山秃岭,感到触目惊心。生态的严重破坏,又反过来造成*连生产的萎缩,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他在湖北利川的深山里开始蹲点,开展了长达八年的*连栽培技术研究,用林下栽连、简易棚栽连、*连玉米速生林套种栽连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毁林栽连方式,使*连栽培进入生态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徐锦堂在研究中发现玉米叶子有从种子扁平方向定向生长的特性,于是设计在播种时把玉米种子的方向摆好,长出的叶子就会两臂伸直形成天然遮荫棚,到两边的玉米叶能够封垄时,再在行间栽种*连。最终实验成功了这套“栽培*连的玉米和造林遮阴技术”。

后来考虑到*连后期的生长需要,徐锦堂又套栽了速生树种。待五年后*连收获时,共收获了4季玉米,还实现了栽一亩*连恢复一亩树林的目标。这项“生态栽连”技术在当时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许多地区推行了多年。近年来,由于荒地减少,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大部分产区已改为以简易棚栽连法为主。

解密天麻,野生变人工成为可能

从年开始,在研究*连的同时,徐锦堂还承担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先后成功研究出了“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和“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

天麻无根无叶,不进行光合作用,它的生长自古以来都是个谜。年,徐锦堂从野生生态调查开始。他发现凡是能挖到野生天麻的地方,周围树根上都生长有蜜环菌的根状菌索,侵染蜜环菌的树干,会发出荧光,这说明天麻的生长离不开蜜环菌。根据这个发现,徐锦堂首先开始了人工培养菌材的研究,利用发光的菌棒,栽入手指大小的白麻(种麻)。年,在湖北利川寒池农场首次实现了天麻的人工栽培。年在陕西汉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因为是用种麻无性繁殖的方法,所以称做“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

在大规模推广过程中,徐锦堂发现天麻多代无性繁殖后会出现退化现象。于是又加紧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研究,就是用天麻种子直接播种的方法。天麻种子细如面粉,只有种胚,没有胚乳等储存营养的器官,发芽非常困难,一直是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一道世界难题。年,徐锦堂开始了用蜜环菌作为营养源的试验,直到年他发现萌发菌才是天麻种子萌发的营养源之后,天麻有性繁殖研究才走了出误区。

经过多年的努力,徐锦堂终于成功研究出了“天麻有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产区农民再也不用担心种麻退化,而且稳产高产。目前,天麻有性繁殖已工厂化,菌种厂负责菌种的生产和繁育,农民买回去播种在自家的山坡林下即可。

徐锦堂提出了“天麻是先后靠双菌共生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部生活史的植物”的观点,由此揭开了“天生之麻”生活史的全部秘密。

机理搞清楚了,徐锦堂带领团队在产区扶植起萌发菌的生产厂,农民用孵育好的菌种,开展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既省工省力又稳产高产,彻底把天麻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扭转了。

步履不停,创新猪苓栽培方法

继*连、天麻之后,徐锦堂又转向了猪苓的栽培研究。当时他已经高龄且身患多种疾病,却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因为他深知此项研究意义重大。

猪苓也是常用中药材,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野生猪苓越采越少。为解决供需矛盾,70年代末,猪苓栽培方法技术复杂、用工多、投资多、产量低,未能推广。为解决国家的药用需求,也为给山区贫困农民开辟一条致富路,徐锦堂带上“心血管病急救包”,多次爬上海拔米的猪苓试验场,经过产区和实验室相结合的研究,最终完成了使命。

经过考察徐锦堂发现,猪苓栽后第三年才开始旺盛生长,但原来的菌材已经朽烂,不能再提供营养。没了营养猪苓怎么生长呢?于是他设计了一种易学、省工、投资小、见效快的“猪苓半野生栽培”方法,深受农民欢迎。

陕西略阳县是徐锦堂当年研究天麻的地方之一。年,徐锦堂建议略阳县种植猪苓,应用“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几年后略阳县便成为了我国猪苓的主要产区。目前,采用的技术依然是半野生的栽培方法。

谈到我国中药材目前的发展现状,徐锦堂说,我国天然植物药需求势头强劲,发展机遇和前景好。需求量增大了,人工栽培的药材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解决,但野生药材资源却不行。目前,有部分常用野生药材供不应求,一些珍稀品种濒危,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就会陷入“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泥潭。“因此,我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加紧中草药的野生变家栽,实现常用中药材的人工栽培是重中之重。”

最后,徐锦堂寄语当前正在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的年轻人:“每一个野生物种的驯化都是不容易的,但要相信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它的生长规律就能实现人工栽培。当然,野生植物生长的地方条件都比较艰苦,必须深入一线才能开展研究。*连我用了8年,天麻用了20多年,如果没有长期在产区的观察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希望年轻的同行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每一种野生药材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人工栽培!”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